亮化工程(又稱夜景照明工程)是通過燈光技術對建筑、景觀、道路等載體進行裝飾與功能性照明的系統工程,流程需兼顧設計合理性、施工安全性、效果落地性,核心分為前期準備、設計階段、施工實施、驗收交付、后期運維五大環節,每個環節有明確的流程節點和關鍵要求:
一、前期準備階段(奠定基礎,明確邊界)
需求對接與現場勘查
需求溝通:與甲方(業主 / 政府部門)確認核心訴求 —— 是 “功能性照明”(如道路、廣場安全照明)、“景觀裝飾性照明”(如建筑輪廓、園林夜景),還是 “商業氛圍營造”(如商圈、門店亮化);明確預算范圍、工期要求、效果偏好(如暖色調 / 冷色調、動態 / 靜態燈光)。
現場勘查:實地測量載體(建筑、景觀、道路)的尺寸、結構、材質(如玻璃幕墻 / 石材墻面 / 綠植)、周邊環境(是否鄰近居民區、是否有文物保護單位、周邊已有燈光布局);排查現場水電條件(供電容量、配電箱位置、管線可鋪設路徑)、安全隱患點(高空作業區域、易燃材質區域)。
合規性與資源準備
政策備案:確認項目是否需要辦理《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許可》(如涉及道路管線施工)、《夜間施工許可》(避免擾民)、文物保護區域亮化需額外審批;遵守當地《城市照明管理規定》(如燈光亮度限值、關閉時間)。
資源整合:組建團隊(設計、施工、電工、安全員),初步篩選燈具供應商、施工設備(高空作業車、管線工具)。
二、設計階段(核心環節,落地藍圖)
核心目標:將需求轉化為可施工、可落地的專業方案,兼顧美觀與實用。
概念設計與方案評審
概念輸出:設計師根據勘查結果和需求,繪制效果圖 ,明確燈光布局(如建筑頂部、立面、景觀節點)、光源選擇、燈光參數(色溫、亮度、動態效果邏輯,如漸變 / 閃爍 / 同步聯動)。
方案評審:聯合甲方、設計、施工三方評審 —— 確認效果是否符合預期、燈光是否會造成光污染(如直射居民窗戶)、方案是否適配現場結構(如古建筑避免破壞墻體)、預算是否可控。
深化設計與技術交底
施工圖設計:出具詳細的施工圖紙,包括:
燈具布置圖(明確燈具型號、安裝位置、數量);
管線走向圖(強電 / 弱電線路路徑、埋深 / 架設高度、配電箱位置);
節點大樣圖(高空安裝固定方式、防水處理細節);
電氣系統圖(供電回路、開關控制邏輯、防雷接地設計)。
技術參數確認:明確燈具參數(功率、防護等級、使用壽命)、線纜規格(適配功率、抗老化 / 防水)、控制方式(手動開關 / 定時控制 / 智能聯動,如手機 APP、物聯網控制)。
成本核算:根據深化設計清單,編制詳細預算(燈具采購費、施工費、輔料費、設計費、運維預留費),報甲方確認后鎖定方案。
三、施工實施階段(落地執行,嚴控質量)
1.施工前準備
物料采購與檢驗:按設計清單采購燈具、線纜、配電箱、固定件(如支架、膨脹螺絲)、防水輔料(如密封膠、防水套管);進場前檢驗產品資質(合格證、檢測報告),測試燈具發光效果、防水性能。
2.現場布置:搭建施工圍擋(避免擾民 / 安全隱患)、布置臨時供電 / 排水設施;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(高空作業規范、用電安全、消防知識),明確分工(電工、安裝工、安全員、監理)。
3.核心施工流程
管線鋪設:
戶外管線:優先采用埋地敷設(挖溝→鋪砂→穿管→回填→標識),避免破壞原有管線(如燃氣、自來水);架空管線需固定牢固,高度符合規范(避免行人觸碰)。
室內 / 建筑墻面管線:隱藏式敷設(如墻體開槽、吊頂內布線),外露管線需做美觀處理,做好防水(如外墻管線用防水套管)。
燈具安裝:
按施工圖固定燈具(如支架焊接 / 膨脹螺絲固定,古建筑采用無損固定方式),確保安裝牢固(抗風、抗震);
戶外燈具需做好防水處理(接線處用防水端子、燈具底座打密封膠);
高空作業需搭建腳手架或使用高空作業車,系好安全帶,設專人監護。
電氣安裝:安裝配電箱、開關、控制器,連接強電 / 弱電回路;做好接地處理(避免漏電)、防雷設計(戶外高空燈具需接地防雷)。
4.調試與過程管控
分段調試:先測試電路通斷(避免短路),再逐區域測試燈具發光效果(亮度、色溫是否符合設計),最后調試控制邏輯(定時開關、動態效果是否正常)。
質量巡檢:施工過程中,監理 / 甲方定期檢查 —— 管線連接是否牢固、防水是否到位、燈具安裝是否平整、電氣接線是否規范;發現問題及時整改(如燈具角度偏差、管線外露)。
安全管控:嚴格遵守施工規范,高空作業佩戴防護裝備,動火作業(如支架焊接)需辦動火證,配備滅火器;夜間施工需設置警示燈,避免擾民。
四、驗收交付階段(檢驗成果,正式移交)
分項驗收
硬件驗收:檢查燈具安裝牢固度、管線鋪設規范性、配電箱 / 接地系統安全性;測試燈具發光效果(無頻閃、亮度均勻、動態效果正常)、防水性能(淋雨測試無故障)。
功能驗收:測試控制功能(定時、遠程控制是否正常)、節能效果(實際功耗是否符合預期)、安全性能(漏電保護、防雷測試達標)。
合規驗收:提供完整資料(施工圖紙、產品合格證、檢測報告、竣工圖、驗收記錄表),確認符合當地照明管理規定(無嚴重光污染、能耗達標)。
整體驗收與移交
現場演示:向甲方展示整體亮化效果(白天 / 夜間分別測試),確認無遺漏、無瑕疵(如燈具不亮、效果偏差)。
資料移交:提交完整的竣工資料,包括:設計方案、施工圖、竣工圖、產品說明書 / 合格證、檢測報告、施工日志、驗收報告、維護手冊。
簽署驗收文件:甲方確認合格后,簽署《工程竣工驗收單》,辦理工程移交手續(明確質保期、后期運維責任)。
五、后期運維階段(長效保障,延長壽命)
核心目標:確保亮化工程長期穩定運行,降低故障率。
質保期維護
定期巡檢:質保期內(通常 1-2 年),每月 / 每季度巡檢一次,檢查燈具是否損壞、線路是否老化、控制功能是否正常,及時更換故障燈具、修復管線。
應急維修:接到故障通知后(如燈具不亮、短路跳閘),24-48 小時內到場維修,避免影響使用(如商業區域亮化故障需快速處理)。
長期運維
定期保養:質保期結束后,制定運維計劃 —— 每年清潔燈具(去除灰塵、污漬,提升發光效果)、檢查線路 / 配電箱(更換老化部件)、校準控制邏輯(如調整定時開關時間)。
能耗優化:根據實際使用情況,調整燈光亮度、關閉時間(如非節假日降低亮度、深夜關閉部分裝飾性燈光),節約能耗。
升級改造:若燈具老化嚴重或需求變更(如商業區域更新氛圍),提供升級方案(更換節能燈具、優化控制方式)。
關鍵注意事項
安全第一:戶外亮化需重點關注防水(避免漏電)、高空作業安全、防雷接地(避免雷擊損壞設備);
合規性:嚴格遵守當地光污染管控規定(如夜間亮度限值、關閉時間),文物建筑亮化需經文物部門審批,避免破壞古跡;
節能環保:優先選用 LED 等節能燈具,設計時避免過度照明,采用智能控制減少無效能耗;
兼容性:控制系統預留擴展接口(如后期新增燈具、聯動其他設備),管線規格適配未來擴容需求。
通過以上流程,可確保亮化工程從需求到落地全環節可控,既滿足美觀性與功能性,又保障安全、合規、長效運行。